恒普奧病床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施盡微薄之力
恒普奧病床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施盡微薄之力
1、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
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壽命的延長、出生率的降低,中國已在21世紀全面邁入了人口老齡社會。老年人口的特征是數量大、老齡化速度快。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5億,呈現的特征是基數大、增速快,同時伴隨著高齡化、空巢化和家庭類型多樣化,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照護能力都趨向弱化,因此這給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就醫保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醫療和養老資源利用率低
現有較多養老機構服務主要是日常的生活照顧,缺少必要的醫療救治服務,與就近醫院之間也無合作,互不銜接。醫院的醫療服務主要集中在急性病的救治,在患者術后復查、日常生活護理等方面還不完善,床位、技術都得不到價值最大化的利用,這就導致醫療和養老資源利用率低,迫切需要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來整合兩種資源,從而使救治、復查與醫護更好地成為一條龍服務。
改善養老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從具體的調查來看,老年群體的生活質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眾多因素中,影響頗深的是醫療護理問題。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不僅僅可以保證老年群體的生存問題,同時還可以為他們的身心健康提供一系列可靠的預防、治療、看護以及心理疏導等保障條件,符合老年群體在養老與醫療等不同層面上的需求,最終在最大層面上提升他們的生活水準。國家在正式創建和應用這類體制以后,可以保證老年人切實享受與維護自身的基礎性社會福利,為日后更為高效地貫徹老年人的利益維護、改革發展成就共享以及老年人群體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等目標奠定基礎展。
2、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供給主體定位模糊
醫養結合作為對傳統養老模式的創新,準確定位是其發展的重要保障。廖芮[2]等指出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養結合機構的功能定位并不清晰,存在兩極化現象。一些公立或大型民營的養老或者醫療機構由于其人才、資金和專業化水平高,能夠順利的拓展醫養結合業務且前景良好;另外一些基層或者小型民營的養老或醫療機構由于其自身資源的限制,很難發展醫養結合業務。鄧大松[3]等進一步指出由于醫養結合機構自身定位模糊,造成不同供給機構的層級分化。一方面大型公立的養老或醫療機構盲目定位高端市場,背離了市場的實際需求,造成入住率偏低;另一方面小型基層的養老或醫療機構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根本沒有資金去擴展醫養結合業務。
部門權責界定不清晰
由于醫養結合涉及的管理部門眾多,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管理混亂的局面。王長青[4]等指出醫養結合主要涉及三個部門,其中養老機構歸民政部門管理、醫療機構歸衛生部門管理、醫療保障報銷歸社保部門管理。這三個部門由于管理體制的差異和部門利益的存在,導致醫養結合在運行中出現效率低下等問題。呂鵬飛[5]進一步指出由于醫養結合在發展中受多部門管理且并沒有統一完善的規章制度進行制約,各個部門之間的交叉管理和利益糾紛成為醫養結合發展的一個阻礙。
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在醫養結合的發展過程中,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對其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鄧諾[6]等通過實地調查指出我國現階段養老院中醫療服務設施的不足,醫養結合機構中醫護人員數量偏少且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絕大多數護工人員學歷為初中以下,且女性人數遠高于男性。由于醫護人員工資較低導致醫養結合機構中醫護人員不足且流動性高。郭麗君[7]等人指出現階段醫養結合機構中專業人才供給總量嚴重不足,整體素質偏低。在醫養結合機構中具備醫生或護士資格的人數量仍然較少,劉文紅[8]等則認為,目前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存在的護理服務問題首當其沖,主要表現在:我國的護理行業還停留在關注老人的基本需要方面,缺乏老年專業護士;醫院護理與養老護理服務職能分工不明確;護理服務過程中人文關懷不到位;老年康復護理計劃不全面。
最新資訊
- 恒普奧為你講述:多功能護理床安裝注意事項
- 恒普奧病床為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施盡微薄
- 當前醫養結合模式下,養護床用實木風格,老
- 2015年開展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評估
- 實拍圖
- 衡水某三甲醫院
- 如何選擇適用于老人使用的醫用病床
- 北京民政局:第五社會福利院專收失獨老人籌
- 多功能護理床購買前需要考慮的因素!
- 北京中偉安捷物流